古籍简介
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创建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作为红色音乐文化传承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有一定数量自延安鲁艺时期入藏的古籍文献。
经统计,我馆收藏的于1912年以前成书的古籍文献有649种、3737册,经、史、子、集、类丛五大部类均有涉及,经部34种(175册)、史部37种(478册)、子部70种(613册)、集部502种(2257册)、类丛部6种(213册)。其中,有明刻本8种(58册),其余多为清刻本和抄本。
1978年,经辽宁省图书馆专家鉴定,我馆藏明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重修正文對音捷要真傳琴譜大全》十卷、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蓼懷堂琴譜》不分卷、清康熙刻本《大還閣琴譜》六卷、清乾隆十一年(1746)允禄刻朱墨套印本《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八十一卷、清乾隆十六年(1751)述德堂刻本《穎陽琴譜》四卷等23种计196册古籍收为善本;2009年,馆藏《重修正文對音捷要真傳琴谱大全》十卷入选首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2014年,馆藏《蓼懷堂琴譜》不分卷、《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八十一卷入选第三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
作为一所音乐专业艺术院校,我馆古籍资源以中国传统音乐文献的收藏相对丰富并为特色,内容涉及音韵学、律学、乐学、乐制、曲谱、唱本等诸多方面。其中,我馆藏有经部音乐类古籍20余种(如《古樂經傳》五卷、《律音匯考》八卷),主要包含乐理、律吕、礼乐方面的内容;子部音乐类古籍有30余种,主要包含乐理、音韵及器乐曲谱,其中多为古琴艺术之琴论、琴谱(如馆藏珍品《澄鑒堂琴譜》不分卷、《穎陽琴譜》四卷、《廖懷堂琴譜》不分卷、《大還閣琴譜》六卷、《重修正文對音捷要真傳琴谱大全》十卷),部分刻本、抄本琴谱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集部的内容主要涉及词韵、戏曲、俗曲、曲艺等,其中大部分为曲类(如《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八十一卷、《增定南九宮曲譜》二十一卷、《霓裳續譜》八卷、《藏園九種曲》)。
2010年,在全国性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形势推动下,我馆启动大规模古籍整理与保护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初步完成馆藏古籍的电子著录及物理保护工作。2018年3月,我馆在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带领下参与《中华古籍总目·辽宁卷》编纂工作,按照国家统一的编纂要求和标准,对馆藏古籍的原有著录重新梳理、规范著录,并在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对部分古籍重新进行版本鉴定,历时一年时间完成《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20年,由我馆参与编纂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辽宁省二十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21年1月第1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民国文献
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延安鲁艺音乐文化主要传承单位,在较长时期的历史积累和递藏中,图书馆收藏有一定数量的民国时期书刊文献。2017年初,我馆启动了民国文献整理与保护工作,历时两年多时间,整理并著录民国图书和期刊文献6000余册。
经初步整理,我馆收藏的民国文献主要包括3个部分:1、民国线装书492种,8682册;2、民国图书、乐谱4273册;3、民国期刊284种,2284册。
民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大变革时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鲁艺即为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抗战救亡革命文艺及新音乐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民国文献不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史料,更是研究红色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
老唱片
作为延安鲁艺的主要传承单位,我馆在较长时间的递藏、收藏历史中积累有6万余张(盒)声音文献资源。其中,早期粗纹唱片、各式密纹唱片、国产塑料薄膜、磁带、激光唱片等声音文献载体都有一定数量的收藏,此外还藏有少量采录、转录用的钢丝录音带等。
馆藏声音文献中,近万张20世纪初至建国前后发行的78转粗纹唱片尤显珍贵。这些老唱片包括有胜利、百代、大中华、高亭、蓓开等知名厂牌,内容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民族器乐、时代歌曲、宗教音乐等等,其中尤以传统戏曲类资源最为丰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馆藏中还存有三张极为珍贵的麦古泥唱片。这些早期唱片资源历史悠久,存世量不多,已成为我馆特藏的文献资源,是极具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物价值的珍贵声音文献。
同国内各老唱片收藏单位的情况类似,我馆藏78转粗纹老唱片由于材质特殊及历史等原因曾长久处于未被合理保存与利用的闲置状态,受污、受潮甚至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对此,我馆于2017年启动了老唱片物理保护一期项目,目前已将馆藏1000张老唱片进行物理清洗、扫描、编目,在对这部分老唱片完成科学有效的物理保护同时,建立了“馆藏老唱片数据库”,老唱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未来,我馆将对珍贵老唱片资源逐步完成物理保护和数字化,不断推动老唱片资源的宣传、利用和研究工作。
民族乐器陈列馆
中国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笛,据考证约有七八千年历史,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仍可演奏的乐器。
中国乐器种类丰富,载入典籍者达千种以上。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乐器。
中国乐器独树于世界音乐之林,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光芒。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堪称古代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中国乐器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积蓄并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伟大贡献。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国际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展中国乐器之风采,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之气派,是我们兴建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的初衷,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于2006年11月建成。本馆共收集了我国各地民族乐器近200件,有仿古乐器,有现代乐器;有宫廷乐器、民间乐器还有宗教乐器,分别由汉族乐器、东北少数民族乐器、西北少数民族乐器、西南少数民族乐器四个展区展出。这些乐器虽数量不多,品种不全,但可从中窥见中国乐器文化之一斑。